臺海網(微博)11月22日訊臺灣聯合報22日社論--候選人除了靠基本盤,還需要什麼? 摘編如下:
  “九合一”地方選舉進入最後盤整階段,許多縣市選情皆極緊繃。其中最讓人意外的是,原本國民黨認為基本盤“藍大於綠”的臺北市,候選人連勝文卻由年初的選情遙遙領先打到如今陷於苦戰。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情勢變化,導致“基本盤”效應失靈?
  任何選舉,其實都是候選人的主觀條件與大環境的客觀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,這次選舉亦不例外。一般而言,在地方性的選舉,選民對於候選人的政黨屬性並不特別在意,因此“選人”的傾嚮往往勝過“選黨”。這次選舉的大氣候,國民黨“中央”執政不力的因素固然影響甚深,但另一個因素,則是民眾對於“非藍即綠”的政治已極其厭煩,希望能突破“藍綠對峙”的糾纏。在這種情況下,由於民進黨在臺北市的缺席,讓臺北選民對未來市政有了不同的想像。
  把時間拉回到半年多前,連勝文在民調及黨員投票的雙優勢下,獲得國民黨提名;當時包括黃大洲、歐晉德在內的市政顧問團隊一字排開,聲勢壯觀。臺北市基本盤藍大於綠,連勝文又是國民黨的後起之秀,又有家族力量的加持;對照之下,當時的民進黨幾陷於提不出人選的窘境。於是,當時外界普遍預估,無論對手是誰,連勝文都可輕騎過關。
  孰料,過了數月,情況卻幾乎完全逆轉。選情會產生如此重大變化,原因很多。首先,國民黨當初舉行的黨內初選和民調,和真正的民意顯有不小的落差。其次,連陣營是否過度輕敵,低估了柯文哲旋風的威力?第三,柯營廣納各路智囊,利用公民網軍不斷攻擊;相形之下,連營埋首掃街拜票卻忽略組織、佈局和願景的開展,最終深陷“權貴”之泥淖。亦即,選戰策略是否適當,值得檢討。
  [1] [2] [3] 下一頁 責任編輯:林連金  (原標題:台媒:候選人除了靠基本盤,還需要什麼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ykctrqbq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